夏朝的科学文化夏朝文化的发展为商周奠定基础
2024-12-20关于夏朝的文化,虽因文献不足,还看不到它的全貌,但正如孔子所说:“殷因子夏礼,所损益可知也;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可知也。”《论语》夏朝文化的发展,直接为商、周两朝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。 1)二里头文化 有关夏代社会发展的情况,古代文献记......
关于夏朝的文化,虽因文献不足,还看不到它的全貌,但正如孔子所说:“殷因子夏礼,所损益可知也;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可知也。”《论语》夏朝文化的发展,直接为商、周两朝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。 1)二里头文化 有关夏代社会发展的情况,古代文献记......
孔甲乱政,夏王朝的统治日益衰落。 直至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,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。桀虽然有智有勇,但很残暴凶残,杀人成性,加上酗酒好色,劳民伤财,残害百姓。东边的商国便趁机骑兵伐桀,灭掉了夏朝。夏自禹至桀,历十四世十七王,存在了将近五百......
夏灭亡后,剩余势力除了主要留居中原,还有两支分别向南方、北方迁移。桀带着不少夏族民众从历山南迁至南巢,这便是南支。北支进入蒙古高原,与当地诸族融合,有人认为这便是后人所称的匈奴。 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载道“匈奴,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,曰......
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,人们的服装服饰也在进步,各个时代都有其特色代表。那么时代久远的夏朝服饰有着什么样的特色呢? 夏朝服饰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,其确立的上衣下裳的形制和玄衣黄裳的服色。其中上衣代表天,因为天在未明时为玄色,故上衣用玄色......
相传尧、舜、禹时,部落联盟内采用“禅让”的方式“选贤与能”,推举联盟的共主。如尧老时,把“王”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。 舜把王位禅让给禹,禹在涂山召集部落会盟,再次征讨三苗。据《左传》记载“执玉帛者万国”参加了涂山会盟,可见夏部落的号召力......
夏朝军队,是维护暴力统治的重要手段。禹征三苗,称他所统领的军队为“济济有众”;启征有扈,严厉告诫所属的军队要严格听从他的指挥。足见当时已有强大的军队。 夏代是中国以领土和财产为基础的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发生期。夏代还带着浓厚的原始氏族社会......
夏朝的军队,是为了维护统治而发明的专职征战的工具。夏以前,各部落、部落联盟之间的征战由部落内部的青壮年男子负担,夏建立后,中原形成了统一的部落共同体,并出现了国家机构,因此专职战斗的队伍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。 禹征三苗,称他所统领的军队......
夏、商的君主称“后”和“王”,而在王的周围,权力最大的要算是“史”,即甲骨文中所出现的“卿史”和“”,古书中有时也称作“巫”。他们是神权的体现者,负责把“上帝”的意志传达给国君,也将人们的意愿转达给神。甲骨卜辞便主要是商代的巫史们向上......
夏朝(约公元前2072—前1600)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。据后代的文献记载,夏 朝确立了王位继承制度。 设置了官吏,建立了军队,制定了刑法,说明夏朝的国家机器已经基本 完备。夏朝有了历法,能够制作青铜器,农业、手工业有较大的......
中国古代君臣之间地位是经过一段漫长的过程变化的,从相处交谈所用的姿势和态度即可看出:跪坐、站立(宰相、亲王等级别的重臣可特许坐椅子)、站着和跪拜。其实就是从地位大致相等的合伙人,再到重要的臣属,最后到奴仆。清朝是相当有趣的,于清代君臣......
国人发生于公元前841年(一说公元前842年)的西周镐京,是一场以平民为主体的,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反抗周厉王的。这次国人让周厉王出逃于彘,召公与周公代行王政,史称“周召共和”。 一、国人背景 1、 周懿王死后,他的叔叔,也就是共王的弟......
商纣王的儿子是谁?商纣王可谓是中国历史上记载中残暴的君主,名受或受德,商谥帝辛,周武王称其为“纣王”,部份文学小说则称其为“寿王”,是中国商朝末代君主,也于公元前1075年即位,公元前1046去世,在位30年,后世评价褒贬不一。 关于......
有关费翔出演《封神三部曲》商纣王的消息,在各大媒体纷纷报道,其1.9米的身高、俊朗的外形以及粗犷的气质,无不吸引万众观众,几乎以一己之力,再度掀起了国人对商纣王的关注与讨论。那么,商纣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,我们一起来了解下。 商纣王 ......
商朝,自太乙(汤)至帝辛(纣),共17世31个君王,是继夏朝后我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王朝。 殷墟出土的甲骨上刻得卜辞,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,表明此时期已出现汉字,开始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。而有关这两位皇帝,一位是有名的一代雄主,一位是......
商朝从汤开始,到纣灭亡,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,近六百年。约当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。商朝历史上有一个很显著的现象,就是都城屡迁。汤最初建都于亳(今河南商丘市)。其后五迁:中丁迁都于隞(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);河亶甲迁都于相(今河南......